□ 李华中
中巴车行驶在乡村宽阔的柏油路上,平稳而轻巧,堪比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的惬意。车窗外,与路基并行的是一条十来米宽的小河,河堤用薄如页岩的石块垒砌,看上去既坚固又齐整。岸边樱花含羞,灌木青苍,在绵绵的细雨中,给人护城河的幻觉。远山如黛,田野泛着新绿,有两头黑牛在低头吃草,不时甩一下尾巴。我们虽然坐在车内,仍能感觉到一股清新的田园风扑面而来,置身于这样一幅气清景明的水彩画中,内心自是欣欣然的。
这便是我们身边的诗和远方,红军虎将贺国中故里——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的剪影。
伟大的革命先烈贺国中,今年诞辰120周年。1929年,身为红五军第三纵队纵队长、红五军军委委员的贺国中,在攻打安福县城的战斗中,敢打敢冲,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年轻的红军高级指挥员,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青春的一生,也成了家乡新庄村一张耀眼的红色名片。贺国中故居已建设成娄底市红色主题教育基地,村干部培训基地。趁此清明节,娄星区文联、作协组织采风团,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在贺国中雕像前敬献鲜花,祭奠英灵,让红色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发扬光大。
我是第一次瞻仰革命英雄贺国中雕像,看到他英俊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青春的光芒,眼前仿佛春风拂过山野,映山红次第绽开;耳畔仿佛传来铿锵有力的声音:“五星红旗是用鲜血染红的,新中国是用爱国主义的血肉之躯筑成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使命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离开贺国中故居广场,我们走进了新庄村的和美屋场槐树湾。立刻映入眼帘的是,各具特色的村居蔚然林立,规整小巧的菜园蔓延上坡,宽阔干净的水泥路穿梭在屋舍菜园之间,绿化带传来花草树木的芬芳,引得大家纷纷赞叹:“哇!空气真新鲜!”“太赏心悦目了!不想走了,在这多待一会吧!”突然有人好奇:“怎么没有看到一只鸡呢?是不是少了一点鸡犬相闻的妙趣呢?”这时候,接待的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说:“和美屋场建设的美,是离不开环境美的。如果把鸡散养,会大大破坏人居环境!养鸡的人家,在屋后山上圈出一个地盘,或找个僻静的平地搭上棚子,集中圈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现场参观。”
难怪屋前屋后都是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在人居环境建设这一块,除了旱厕全面改造,这里的生活污水处理,也是一大特色。每家每户都有管道连着污水槽,经过处理后,再引流到槐树湾的大池塘里。听说以前池塘里又黑又脏,现在的水干净了,养了鱼,池塘中间有一片草甸,装了喷泉,形成了一道景观,像城市公园的湖,别有一番风趣。一位中年妇女,推着婴儿车,在水塘岸边悠闲地走着,不时传来小孩咯咯的笑声。
在道路指示牌上,我看到了“相见小巷”四个字,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打听它的来由。据说,路标箭头所指方向,以前并没有现在这么平阔的水泥路,只是一条窄窄的土路。人们上山下山劳动,在这里相逢,只能侧身而过,也不忘互相打趣寒暄一会。我顿时沉浸在一幅徐徐展开的画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睦邻友好,守望相助……不由得又想起某些城市高楼里相见不相识,冷冷的风擦肩而过的场景,对这个“相见小巷”就多了几分留恋。
正恍惚中,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过来招呼大家:“请到我家花园去玩一会吧!”一抬头看见“望槐雅舍”四个字,方知来到了富裕人家的庭院里。怪不得这个十来岁的男孩,没有早先年农村孩子的羞涩,能落落大方自告奋勇当导游,大抵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见过世面的。院内一边是私家菜园,青葱绿,油菜黄,樱花粉,倒映在水池织一段彩锦。好一个“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另一边的花园里,亭台楼阁,假山池水,都有别致的审美意味。
一行人热聊拍照中,主人端着一盘热茶,一盘西瓜,笑容可掬地递到每个来客面前。那种笑容,仿佛春风拂过泸沽湖,秋雨浸润九寨沟,天然去雕饰,暖人肺腑。这个院落是三兄弟合建,三大家子和和美美住一起。果然,和美屋场名不虚传。
同行的一位作家恰巧是新庄村的女婿。他说这地方走了38年,见证了当年山路弯弯的穷山村,一步步化身山青水秀、生活富足的和美乡村,离不开这里的人们勤劳致富,离不开村干部的带头引领,更离不开党的“三农”好政策的扶持,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产业开发,积极拓宽农业市场,以本地就业与外出赚钱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经济实力。
乡村振兴的春风漫过新庄村,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下,呈现了村美民富产业兴、宜居宜业新图景。希望的田野,和美的画卷,诉说着新庄村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