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霞林
去年第一次造访归乡苑。一进园,就被这里清幽的环境和不停晃闪在眼前种类繁多的石斛、兰草等绿植惊呆到了。未料在龙山脚下,还有这么个绝佳去处。
入大门,依山坡那边种满了百合、风车茉莉等各种花草。就连趴在石头上的狗头金一头金色绒毛中拱出的几个绿芽,也能直挠心头。另一边是一个金元宝状的小湖,湖边有一条环形游步道。道路旁种满了金鸡菊、映山红、紫薇、百合、兰草等各种高低相间、层次与时令皆不同的花木,料四时皆能给游人输送芳香愉悦。湖内水清鱼跃,欢波微漾。若是在梅雨天泡得一杯归乡苑的石斛花茶,坐在这湖边的玻璃墙观澜室内,看石斛花一朵朵在开水浸泡下“再生”灿烂,然后抬头目触玻璃墙外,看山色氤氲,雨落大野……得声得色,在心中发思幽寄远之情,自是妙不可言。
沿大门边赏景边踱行数十米,便进入“山野之苏州园林,世间之庭院灵魂”的归乡苑“核心”区。在四季“绿涌香动花影舞”中,一栋与此间水光山色完全融为一体、既具古香古色,又有现代元素的精美建筑,从静止的时光中打开了通向美和文明开启的大门……这分明就是仙人居啊。
门楣上三个厚朴大字“归乡苑”,为谭谈所题。室内墙壁上,挂满了鄢福初等众多名家的字画。很多房间里,陈列着各种书籍和主人搜罗来的渐渐佚失民间的老物件。仿佛每一样东西,都在讲述一段时光的故事。那逐渐失传的传统劳作文化,瞬间活了幽幽尘梦。更让这龙山一隅,有了书香墨濡的浸染、拍洗。
留连于这绿连翠伞的庭院,但见影影林木中种满了花草和藤蔓。它们或抓于石上,或钻于石隙,或布于树茎,或植于短截木头,或种于盆中,或爬于墙上……就连那无处不在、像绿纱衣般铺在林下,裹满石头,爬满树干的青苔,也能搅荡你心旌。野趣与匠规之美相得益彰,哪怕咫尺方寸,亦尽张乾坤。
你要放缓放轻脚步,不要惊扰了此间的鸟声虫鸣,不要吓着了前来寻花逐梦的蜂儿蝶儿,不要打搅了花与花的交头接耳……并且请轻微地呼吸,让五脏六腑都得以清洗,与欣荣万物共生。
房子东侧的花架上,摆满了各种兰花。彼时正值兰花盛开,细嚼兰香,心醉神迷。我蓦成蝴蝶,轻扇意念的翅膀,携肉身凡体穿过树荫,穿过银脊虎背兰、酢浆草……载云负水,穿过此间每一瓣花,每一缕清香,每一片绿叶……
房西侧是一个听泉小亭,旁有一小水潭。水潭上方是突兀叠起、不经雕琢、形态生动、极赏心悦目的小山石自然景观。一股来自龙山深处的澄明透澈的山泉,自小山石凹槽中长年不徐不疾地奔流而下,飞珠溅玉,曼舞素练,千娇百媚,轻敲岁月编钟,落潭洄旋,回眸成韵,刹那永恒。
泡上一杯采自龙山林下的野生黄精茶,看眼前山泉撕帛裂玉,听水声咝咝作鸣,任时光拉筋伸骨,心中烦浊尽洗。顿悟万物本非我属,得而享之,乃天恩赐,不可妄夺。唯遵其法而悟其道者,能安享人生至乐。至乐者,但克于己,不损于人。读物悦心,乃得洒脱。
水潭东侧有一清幽小径上延,小径枝交花拥。分绿拂翠,拾石阶而上,又别见洞天。归乡苑这个清静后院,绝对是读书静修、云卧珠眠的绝佳净地。
红豆杉、钻山风、黄精、七叶一枝花……人工种植和野生的各种树木与花草相依互存,构成了此处后院一种和谐互融的生态包容之美。之中很多的观赏植物,也是很好的中药材。
一株起码上了几十年药龄的大叶十大功劳,带给了我再遇龙山生态多样性的喜悦。忽然想起,这里吸引我的,还有他特有的中草药文化。唐末药王孙思邈从秦岭跋山涉水来到龙山后,着迷于这里遍地种类繁多的药草而不再他涉,最终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药典《千金翼方》。药膳饮食文化,也成龙山及周边如归乡苑等庭院吸引四海游客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年轻时游历过苏州的一些名园,惊叹于古人那高超的写意山水楼亭奇巧布局,将优良传统思想和文化有机结合,让人于观景赏物同时,又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但再精美巧妙的构造,都抵不过大自然与匠心的无缝焊接。归乡苑就是这样一个得天独厚、踏遍万里山河也难觅的人间烟火地,凡世仙界处。苏州园林有匠心独造的景观,但它们没有归乡苑这样来自大龙山旷野的“天赋灵气”加持,没有来自大山地府深处的天然泉水长浇,没有这样丰富的珍稀药草、植物,没有这么多美丽的鸟儿在房前屋后的林间飞来飞去……为你造奇梦幻境。
毕竟,归乡苑是人与自然共同精心取舍的杰作啊。
一遇倾心,再游依然动容。因而,每当野兴雅趣蓬勃难捺时,我便会飞也似地扑腾腾奔归乡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