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6月27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春姬峡民俗博物馆见闻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光英 张琳 张湘中 张建新

  六月的一天,我们驱车来到了新化白溪镇大熊山脚下的春姬峡游玩。沿着公路徜徉其间,被这里的山水毓秀,峭壁青葱,自然峡谷所折服。游人们三五成群,任其欣赏,赞叹这里风景清幽,不愧是避暑的好地方。听导游介绍,春姬峡是战神蚩尤老婆的所在地,每一步都留下了千古传说,清澈的溪水是春姬峡的秀发,嵯峨的峭岩是春姬的身躯,……神奇的山水,孕育了神奇的传说,令游人流连忘返。

  春姬峡除了神奇,又有历史的足音在这里回响,红色传承和地方民俗文化在这里碰撞。这里就是春姬峡红色民俗博物馆。

  我们信步走进了一家个人自办的博物馆。只见500平方米的展馆厅显得有点拥挤,但那一件件、一只只、一幅幅、一本本、一筐筐的红色民俗藏品摆放在四周,吸引我的眼球,抚摸着、议论着,边看边有感而发,似乎在与历史对话,又惊醒岁月沧桑。

  参观完后,博物馆馆长刘孝初接待我们,虽然他说已有60岁的人了,但完全看不出来,最多50岁模样。刘馆长善言辞,他说这个博物馆是2016年开办的。讲着他的藏品,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我们从他的讲述中了解到他办馆的初衷和他人生的经历……

  刘孝初是鹅溪人,木匠、锯匠出身,人们都习惯叫他汉木匠。他技艺出众为人和蔼,锯匠、木匠生意很好,又带了徒弟,年纪轻轻,在80年代就有了丰厚的收益。由于刘馆长好奇心强,且喜欢做木匠,雕些花鸟虫草,慢慢地对地方文化民俗有了兴趣。在做木匠的同时,看到一些木雕、根雕,就买了下来。后来发展到不少老百姓家里的旧碗、盘桌、凳及现在不用的织布机、纺纱机等物件,在刘馆长看来都有时代痕迹,要保存下来。为了传承地方文化民俗风情,从90年代开始,刘孝初便下定决心收购古玩收藏古物,以保存历史遗迹。

  从刚开始的骑单车,走村串户收购,到骑行摩托去安化、溆浦外地收购,再到后来放开眼界去北京、江西、河南、浙江、广东等省进行古玩学习,交流收购,一步步扩大了收藏范围。他觉得红色文化收藏意义大价值高,于是将红色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结合起来。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奔波,共投资了2000多万元,从全国多地购回各种玉器、瓷器、银器、木器、佛教类、书籍类、像章类、袖章类、兵器,历代名人书画等1万多品种,共计藏品10万余件。

  刘馆长告诉我们,虽然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古玩市场生意不景气,亏空了数百万元,但他不后悔,希望总有一天会云开日出。他感谢爱人和子女全力支持他,给了他精神上的鼓励。他下一步的打算,由于场地有限,藏品太多,准备在大熊山再开办一个博物馆,吸引更多旅游人前来参观,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教育,了解地方民俗文化。我们衷心希望刘孝初梦想成真,在自己的收藏天地里,施展才干,服务百姓,薪火传承,把历史的印迹一代代传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