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7月04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一日凤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殷姗

 

  △沈从文故居(杨胜华/摄)

  这个春天,我和几位朋友去凤凰古城采风。据史料记载,凤凰县始建于清朝康熙时期,也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城。近年来,它也已经成很多文艺青年旅游打卡之处。

  轻轻走进古城,迎面的便是北门古城楼,像一只巨大的手掌,托起了古城顶上被雨水饱和的云和带灰的天空。沿着湿漉漉的小巷走进古城,像走进一个远离我们生活的、被尘封的世界。雕花的窗子,酒坛,斑驳的木门,褪色的灯笼,风干的玉米,拉着蛛网长满苔藓的街角,倾斜的木栅栏,还有不知是什么年景留下的黑白色的陈旧的广告。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便是美丽的凤凰古城了。

  吊脚楼是凤凰的主要建筑。这种建筑有两层,都是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它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但雕刻也很精美,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并通过承挑使之垂悬于沱江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走进古城,踩在湿滑的石板路上,望着一户一户用狭长的木板拼接出来的门和窗子,忽然感觉恍如隔世,不知道是不是古城常年被烟雨所笼罩着,所以古城有异于外面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我们感叹时间逝者如斯,感慨世事变迁的时候,我们眼中凤凰古城却好像是静止的。这里的时光就像是被做根雕的老人雕刻过的一般,细细地安详地流逝,像姚河的水,千百年都是如此。

  古城里有很多老人,他们坐在自家门前,慢慢地抽着烟,或者做些编织的活儿,自然、安适。这里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在小镇中奔跑,有的还赤着脚追逐嬉戏,我们邀请好一个小姑娘合影,孩子很快答应了,表现得也很自然。我很想知道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具体是怎样的,也想如果能住在这里一段时间该多好。这里的动物很多,很多狗都自由地在古城街上走动,他们大多长得很相似,也不会害怕游人,即使给它们拍照它们也不会惧怕。这大概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的体现吧。同行的朋友更爱古城的夜景,迷人、魔幻。日落西山后,古城所有的灯都亮起来,站在虹桥上,能看到沱江两边的风景,悠悠的灯光配上迤逦的吊脚楼,让人有种海市蜃楼的错觉。

  其实在古城待的时间并不长,但踏着雨后光滑又粗糙的青石板路这么一遭走下来,却觉得时间已经过去好久。长长的街道延伸在古老又年轻的民宅中间,像是可以一直走到很久以前,走进那个叫“历史”的画面里去。突然觉得,站在这安静的路中间自己就像个受保护的小孩,这些半旧不新的宅子像是随时都可以为我挡风遮雨,那些古老的有着奇特姿态的树无限怜爱地荫蔽着它的子民,那些远远近近的山水永远沉默地环抱着这小小的天地,给予这古城千年不变的守护。

  我们的行程只有两天,在凤凰古城的游览也只是一天而已。在离开的时候,我不想用一些流连忘返的词语来结束这篇游记。我们始终不属于这里,不属于这个古朴、安详的古城,我也没有勇气说希望长久地生活在这里,虽然很多来这里游览的人都会说希望老了就来凤凰生活。凤凰古城是个洗涤心灵的地方,走进她让我们忘记了生活中的那些琐事,模糊了我们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如果长时间地生活在这里,我不知道会不会迷失自己,会不会怀疑我们现有的生存状态。所以,我后来发觉我并不属于这里,和那些行走在古城里用新奇的眼光打量周边的游客一样,和那些沈从文先生故居拍照、写生的学生们一样,和那些城市里采风的文人一样,我们都是过客,过客而已。所以在告别凤凰的时候,我并没有满怀不舍,但是我是充满感激的,我爱这个地方,它让我的精神变得纯净。以后我有机会一定会再来这里,看看吊脚楼,看看木门雕窗,看看沱江清澈的水,看看这里的老人。我想凤凰古城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像一粒干瘪的种子,没有死,只是沉睡,甘愿沉睡而不发芽,甘愿寂寞。她就像一个老朋友,一个旧情人,再次回到她,也许就像是我第一次走进她一样,似曾相识却遥不可及,我融入不了她。离开她,她在心里,走进她,她却在别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