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8月01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遇见桃花源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吴新建

 

  清幽幽的善溪水,绕过绿油油的阡陌,从陶渊明的笔下缓缓流来,一走就是千年。

  沧桑斑驳的梧桐,遮天蔽日,悄然摇落一夏清凉。树下的护路人,“门外雪”一样扫得认真,脸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皱纹,扬起爽朗的笑容,云淡风轻。透过婆娑的枝叶,群山影影绰绰,层峦叠嶂,那是奉嘎山古老刚毅的脊梁。

  风雨桥向南斗折蛇行,曲里拐弯通达横江。古桃花源的招牌煞是醒目,立在土地平旷的桥头。年轻人支起画架在廊桥上写生,纹丝不动陶醉在艺术世界里。一髦耋老者倚窗而坐,青布衣衫合着黑灰色山墙,貌似沉思,又像远望。

  茅屋里传来牛犊哞哞的叫声,那是牲畜对远山的呼喊,山野才是它们快意的天堂。一群体毛光亮的鸭子,扭过锅铲大的喙头,反复梳理着褐色的羽衣,不时拉长脖子伸入池塘,寻觅又一顿可口的美味。

  各家各户的墙角,柴垛齐整地堆放,鼻尖扑过淡淡的松香,木头在农人的斧下熟练地劈成两半,一半熬制烟火,一半码成向往。炊烟从屋顶袅袅升起,漫不经心地飘过田野与屋场。

  竹筏无言,泊在江边,杨柳依依拂动水岸,涟漪一圈圈波散开去。泉水叮咚,卷过阵雨打落的花瓣,在林下静静地流淌。美人蕉欢快地拍着手,桑竹岛静候远方的客人到来,三杯水酒,一盏清茶,唉乃一声摇醉岸边的秀色,坐看日头从山坳缓缓落下。

  你或许错过了盛开的桃花,错过了四月芳菲,却偶遇满河诗意的星辉,沿路半熟的桃李,一地熟透的杨梅。夏茶发了新芽,苦藤蓬勃生长,湿坑处虎杖簇拥而生,折耳根遍地都是,山里不同的时节,呈现不一样的美。下团的风里,总能嗅出顺滑甜美的味道来。

  积水成潭,坠落成瀑,鱼鳞坝日夜不歇,藏着梅山覆地神秘的低语。桥头的单门独户,似乎不曾孤独,蛙声阵阵诉说年丰。一幢木屋,就是一段山中沉睡的历史。

  玉米挂着红胡子,红薯长出嫩芽尖。竹枝织成围栏,菜蔬挂满果实,灶上悬着腊肉,古村是否也和我心心念念的乡下一样,在春夏之交祭以时蔬,过一场热热闹闹的呷新节?

  潺潺流水漫过跳石,鱼虾时而跃出水面,长尾雀林间飞蹿,岸边禾苗拔穗疯长,瓜藤攀着台阶爬上了窗棂。转弯处,学堂与宗祠比肩而立,祖训在上,耕读传家,奉家人披星戴月,一路走了很远很长。

  林尽水源有棵老松,站在上山必经的路旁,守望那河涨涨落落的水。仲夏的晨曦,在蝈蝈与蝉鸣的伴唱里醒来,早起的游人在看风景,世居的山民还在梦乡。

  翠竹傍水而生,映下半河清晰的倒影,高高瘦瘦站成风景,肆意与桃树一比高低。它终究敌不过的,是远山飘逸的云海,是水漫青石的幽静,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山腰缭绕的云雾,是下团顺搭的披肩,优雅地奏响古韵秦风。

  “秦奉一家”,破解避秦时乱的密码,“公勺公筷”,传袭皇家用餐的基因。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我们或许无法还原桃花源的真伪,但无碍下团的骄傲与殊荣。天下攘攘,世事茫茫,谁都期待跨越山海,去探寻那个梦里的桃花源!

  页岩砌成堡坎,青苔映出帘青。隐匿林下的那角飞檐,一定珍藏着山中古老的故事吧,那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传说,还有下团人代代相传、津津乐道的过往。

  农家的猫,到处都是,慵懒游走的,轻巧敏捷的,绻缩门前的,一只只温顺如水,不怕生人,不像他处的猫哀怨地嚎叫,眼中的光总是那般透亮柔和,秀出怡然自得,见证岁月静好。

  来到下团时烟雨朦胧,夜安静得叫人心慌。别离处清风扑面,一片蛙声,只见车外花草鲜美,屋舍俨然。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