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国荣
挂在酒店墙上的时钟敲响了12下,大家早已围在了餐桌旁就坐,等待着同学聚会第一顿丰盛午餐。然而,担任同学会会长的我,却因为路上堵车而姗姗来迟。
正当同学们交头接耳聊天时,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映入了同学们的眼帘,熟悉的同学们一眼就猜出了这是会长国荣老同学来了,我连忙弯下腰伸出了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大家一一热情握手。
坐到聚会上席的主席台横幅下,我一眼扫视了台下的各位老同学,发现一个头带鸭舌帽,国字脸,中等个头的老同学用目光盯着我。我连忙腑下身问身旁的同学,那位带鸭舌帽的老同学是谁?旁人告诉我,他也不知道,直到我站起身来问“鸭舌帽”,大家才知道他就是廖国政。
国政同我一样,都同有一个国字,都是爱国之人。国政在未读高中前,曾经是位从军之人,还未到参军年龄的他就走向了军营。退伍后在农村深感知识的缺乏,他觉得要当好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必须具有文化知识。于是,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他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分配到高42班。那时他是班上年龄较大的同学之一,而且初中毕业又间断了两年,因此,学习起来曾一度碰到了很多的困难,但他以“笨鸟先飞”的刻苦学习精神,硬是通过了两年的高中学习,顺利地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
弹指一挥间,国政同学今年已进入古稀之年。从外表上看,尽管两鬓早已斑白,但还是显得非常有气质,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充满活力,且精神饱满的有福之人。
在聚会的座谈会上,他说的每句话和每个字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虽然他和我一样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但他说话大度,听起来让人心里舒服。多次表态欢迎同学们去他的家乡走走,看看那里的山水风光。我被他的诚意所感染,答应了有朝一日一定去他的家乡走访观光。
国政是这次自始至终完成了聚会议程的老同学之一,漫步走到老街,还带我们去看了他的大女儿。在春雨下个不停的那个时段里,她女儿还为我们送上了一把把避风遮雨的“洋伞”。不是我的一再推让,她女儿还要拿些食品饮料送给逛街的我们吃。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更不如说有其父更有其女。
聚会离开的那天中午,国政老同学却迟迟没有离开酒店,他是想送走远在加拿大和外地的老同学再走。当我迈开脚步走下楼梯的那一刻,抬头和他的眼睛对视时,我发现他和我一样,激动的泪水溢出了眼眶,充满皱纹的脸像喝醉了美酒一样满脸通红,相见时难别更难啊!
一个人从青年到壮年,再从壮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就是那么短短的50来年。当年离校时,我们还是充满热血的青年;而50年后,我们都彼此成了老人。岁月对人太不公平了,曾经同窗过两年的老同学竟然相见时不知对方是姓甚名谁了。
通过两天的同学聚会,班上参与聚会的16位老同学不仅知道了我是谁,同时我也知道了他们是谁,更知道了我们都是同窗两年的老同学,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份感情犹如一缸陈年的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醇,越来越香,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