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子祥
镜头聚焦在家乡,让目光从家乡出发,透过万花筒,瞭望亲爱的祖国,感受时代的东风。谨以此文,献给祖国七十五周年华诞。——题记
一条省道从我的家乡穿过,一直蔓延向远方。这条路匍匐在家乡的胸脯上,感受着这片土地独有的呼吸和心跳,也感受着时代强劲的脉搏。过去几十年,我的家乡到处是羊肠小道,泥巴土路,再好一点,不过是石子路。交通的隔绝,隔绝了渴望飞往村外的理想,也隔绝了外头入村的福音。
一天,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乡亲们沉睡的梦。清早,打开大门的刹那,迎来的不仅是东方初升的旭日,还有一缕爽人的东风。道路修通了车来车往,理想便可飞往山外。家乡的人或外出务工,投入更激荡的浪潮之中;或一路求学,从这条道路走出,成为金色的凤凰。家乡,在道路通达之后,迎来了她的第一个新气象。
通达的道路,不仅走出了人才,也传来致富的好政策。原来,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之下,是金灿灿的煤海。于是,沉寂已久的家乡开始了她的热闹。许多外出务工的乡亲,又回到了家乡,告别了背井离乡的酸楚。居家就可谋生的同时,孝敬了父母,陪伴了妻儿。造型巨大的汽车,载着满车的煤炭,通过这条谱写传奇的道路,输往五湖四海,温暖了千家万户的生活。渐渐地,家乡人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阳光和笑容绽放在他们脸上。于是,一栋栋现代小洋楼,在家乡如雨后春笋。家乡人告别了一大家子挤在两间木房土房的时代,拥抱幸福的春天。
多年后,家乡又在国家经济转型的东风中,再次起歌唱。她站在时代的舞台上,向祖国展现她的生态美、健康美。家乡的山林披上青春的靓装,清晨释放出清新的空气,让人身心愉悦。家家户户,老老小小爬山散步,形成了家乡的“散步热”。望着成荫的各种树木,乡亲们感叹着家乡的巨变,也享受着生活的自在和惬意。不仅如此,原本荒废的水田,焕发新颜。夏日傍晚,水田盛满月光,蛙鸣此起彼伏,让人又回到童年那个祖父母讲谜语的夏天。八月,稻子熟透之际,稻香弥漫着家乡,等候一阵晚风拂过,今晚的梦,必将更加甜美。种田的乡亲们不再挽起裤脚,在烈日下架着耕牛辕犁,任汗水在背脊上流淌成河。祖国的发展,让乡亲们告别耕田的“苦”,尝到科技的“甜”。几十亩水田,犁田、播种、插秧、收禾……从前需要好多劳力,如今全都是机械化,科技化。只需半晌功夫,一切便打理得井井有条。
时代的东风里,家乡人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老年人老有所乐,棋牌室、文娱室……应有尽有。年轻人白天工作,晚饭过后,聚集一起,跳起广场舞。昂扬的歌声,唱走所有烦恼。活泼的舞姿,似乎在礼赞祖国,礼赞时代。青少年则有篮球场等运动场地,尽情地挥洒汗水……毫不低调地“秀”着青春的蓬勃和力量。国家充满活力,则百姓安居乐业在春风之中。到了腊月,我的家乡牛角声声,锣鼓喧天,传承着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我的乡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先前辈的怀念,对丰硕之年的感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和时代的祝福。民德归厚,必是繁荣昌盛之气象。
道路更加宽阔,青山更加秀丽,天更蓝,水更清。路灯亮起来,网络接起来,还有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我的家乡,沐浴在时代的东风中,舒展她青春活力的臂膀。我的乡亲,在家乡嘹亮的歌声中,阔步向前。我真诚的目光,从家乡出发,一直延伸,延伸到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城市。我看到,哪里都是灯光明亮。这些灯光,在华夏古老的大地上,处处争荣,处处点亮如诗如画亦如歌的理想。这些理想,散是满天的繁星,汇聚一堂,便有了映着中国红,带着中国风的名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时代东风,一阵又一阵,吹拂着我的家乡,也吹在我的心中。当撕下9月的最后一张日历,我拿起笔,赫然写下六个大字:祖国,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