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如虹
△一九六六年,罗迭开寄给越南一百元支援其抗美救国斗争。这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驻华代表团给罗迭开的回信及收据。
肖桃英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母亲,1900年出生,饱受苦难,4岁时父亲中毒身亡,母亲无力拉扯大5个孩子,不得不将5岁的小桃英送到罗家当“童养媳”。丈夫罗迭开当时只有4岁。
罗家当时的日子也过得非常艰难。巧合的罗迭开也是4岁丧父,他是老大,下有两弟一妹。肖桃英名义上是罗家长媳,却也是名符其实的小孩,按今天的标准算是幼儿园中班小朋友。罗家和肖家的情况十分相似,都是孤儿寡母,都是女人当家。
肖桃英来罗家当“童养媳”,是典型的穷帮穷,虽然只有几岁,但该承担的压力一点都没有落下,在婆婆面前,她是媳妇又是女儿,在丈夫面前,她是堂客又是姐姐,在弟妹面前,她是嫂子又是大姐。在那个动乱年代,婆婆一个妇道人家要苦苦支撑起一家子,确实不容易,生活的磨难也造成了强势的性格,有人说她太厉害了,一丁点亏都吃不得。
肖桃英得到了婆婆的真传。婆婆虽然严厉,也知道这个“童养媳”人品不错,调教好就是一个好帮手。肖桃英年龄虽小,却也理解了婆婆的苦衷,学会了田头地里的活计,学会了喂猪酿酒,学会了家里家外的操作,也学会了婆婆的强势。家里堂屋门槛里外有踏脚石,有人要把两块踏脚石搬走,摆明了就是要恶心罗家,肖桃英据理力争没有效果后,就拿出了在婆婆那里学到的绝招,这一来二去的就将对方震慑住了。邻居开玩笑说“恶婆婆出巧媳妇”。罗盛教的二妹罗婉香这样评价父母:父亲与母亲的角色互换了。父亲性格好,从不发脾气,母亲是家里的主心骨,做事风风火火,在家里的威望比父亲要高。
1937年,罗迭开被国民党部队抓壮丁,当时有人暗示可以拿钱赎回。肖桃英在想方设法筹措赎金的同时,尽心抚养只有几岁的罗盛教兄妹俩。好在罗迭开不久从部队逃了回来,而弟弟罗迭友又被抓了壮丁。罗迭友的孩子罗可仁,就是肖桃英主动照顾起来的。
梅山人好武,村里张家是大户人多,经济条件也好,经常请把式来家里教张家子弟练武。罗盛教想学武,可没有钱交师傅费,他和张家子弟关系好,便去蹭学。肖桃英支持儿子学武,说男子汉不能耍几路拳咋保护家人?据罗盛教浏阳籍战友饶弟宽讲,罗盛教曾教过他们打拳。另一位长沙籍战友谭国雄和原在新化人民医院工作的战友在与罗婉香姐弟聚会时回忆,罗盛教肯定学过武,在战场上非常灵活,反应很敏捷。
罗家从马龙坳搬来县城郊区后,居住环境变了,但肖桃英和丈夫开荒种菜的习惯没有变,有人说他们是英雄的父母,政府可以照顾,不用这么辛苦。肖桃英说:我们是农村出来的,这祖上传下来的种菜手艺不能丢。
肖桃英5岁就当了“童养媳”,没有进过课堂,“土改”扫盲时,她积极参加扫盲班学习。因为是英雄的家庭,政府在她家设了一个扫盲教学点,每次老师来家里,肖桃英扔下手里的工具,拉着孩子就参加学习。她说,以前是没有钱去上学堂,现在老师都来家里了,不好好学习的话,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共产党。
罗婉香讲过这样一件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援越抗美,罗迭开想要捐一头猪,便与她商量,毕竟猪是她喂养的。肖桃英表态得很干脆:你是我男人,男子汉大丈夫,说话是要算数的。一头猪兑换成了一百元,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驻华代表团接受了捐赠,开具了收据,这张收据现存在罗盛教纪念馆。
罗婉香说,以往去北京开会的都是父亲,父亲也曾与黄继光、刘胡兰等英雄的父母,多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母亲好羡慕。母亲有年上北京开会,在工作人员询问有什么要求时,母亲脱口而出说“好想见毛主席”。
肖桃英是1996年3月5日去世的。此前一天,她预感自己很难熬过坎了,要求回老家,当时,正在松山开会的领导们闻讯赶了过来,医生检查后发现脉搏正在慢慢衰弱。罗婉香告诉笔者:3月5日是哥哥罗盛教和弟弟罗盛明的生日,母亲在这一天去世,冥冥之中,是否是一种巧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