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如怀
馒头似的山包,巴掌大的田块
一些炊烟和拐弯的风
在月落中忘了归途
全国三分之一的耕地
脱不掉细碎零乱的外套
牛下得去,铁牛进不了
“瓶颈”卡不住农机人,突围
高新区校正准星
一束束光聚焦“轻便、适用、实惠”
一支出墙的红杏摇曳
看到了田野的辽阔和高远
15个产业园区300多家农机企业
面向广袤土地专抓“小、精、实”
演绎着科研之光穿越亘古的涅槃
组建的全国首家“丘陵农机研究院”
在田间,在地头,在风吹稻浪香中
踩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追日赶月
“农民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
微耕机、微型插秧机、小型联合收割机……
60多类智能、自动化的小精灵
正身轻如燕看云卷云舒
“中国农业机械之乡”“中国碾米机械之乡”
以对土地的深情
在时光的分水岭,兑现与大地的承诺
拥有国家专利353项的双峰农机
正以智能的“芯”躬身还礼给土地
把耳朵贴近,匍匐聆听
新农村加速的哒哒声
曾顶礼膜拜的五谷神啊
正躺在稻穗下摇扇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