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海洲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因孙子在江苏一演出公司工作,演艺人员,节日更忙,几年未在家过年,我全家自驾车,陪孙儿过年,有机会参观苏州园林。
留园,前身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徐曾主管朝廷营膳司事,因贪腐有官员上章弹劾,徐被罢官后,园子衰败。清嘉庆年间,曾官至广西左江道的苏州人刘恕,回到家乡,购得已经破败成荒地的东园(即留园)地块,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将园名为寒碧山庄,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又称刘园留园。
留园只有拙政园的二分之一大,名声也远不如拙政园。我们估计春节游园的人不多,故选名气不大的留园。可参观留园最深印象就是“拥挤”,但又值得。购入园门票排长队,幸亏我们在网上购好了票,入园人排队几百米,真是摩肩接踵。入了园随人流移动,看景物真是走马观花,笔者为记资料,常用手机拍照,多次掉队,不得不和家人约定相会处。上厕所也拥挤,但厕所卫生好,有纸有水有风手机,等待时间也不太久。到景区外就餐,先拿号、叫号再入厅,菜品普通,但价格很贵,一份纯水豆腐38元(约娄底一块豆腐)。
这么多人想入园观看,因园内奇石、碑林、花窗、造园艺术都特殊,园内书卷气很强,除了书法条石数量之多冠诸园,那些建筑的名字、楹联的内容,无不臻上乘境界。如佳雪春雨快雪之亭、还读我书斋、清风池馆、花步小筑、曲溪楼、明瑟楼、自在处、又一村、五峰仙馆等等这些景点名字,无不从典故中来。游客徜徉其中,不仅赏景,而且不知不觉中和园主人一起重温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来了。
奇石,园主人不惜重金,托人寻觅太湖石,现时园中有十二座石峰,分别命名为奎宿峰、青芝峰、印月峰、狲猴峰、仙掌峰等。
园内每个空间都点晴之笔,如东部花园这么大的空间里,除了建筑外还特意留出一空间,安置一太湖石峰,名冠云峰,是名闻遐迩的太湖名石。园主花了多年时间,才觅到一块明代疏浚河道时打捞到的巨型太湖石峰。此石玲珑多姿,孤高挺拔,高6.5米,是苏州最高的太湖石峰。此峰呈“鹰斗龟”形态,雄鹰在顶,飞翔上扬,灵龟在下,气定神闲,一动一静,意味深长,十分有趣。
留园的书卷气强,体现在各处的楹联上,如五峰仙馆挂的苏州状元陆润庠的楹联,确是佳作:“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这里的书、易、骚、庄、汉文分别指《尚书》《易经》《离骚》《庄子》《汉书》(或汉代文章)都是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典籍,那些花,分别暗喻文化人的人品。一副对联,其中蕴含如此深广的人生哲学,可证状元并不是浪得虚名之人。而诸如此类的楹联留园并不少。
留园墙上嵌上大量的书法条石,园中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这是该园另一特点,可称之为江南的袖珍书法碑林,现留园走廊墙上有377块书条石,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二王法帖,有苏轼、米芾、董其昌等人书帖,宋高宗书付岳飞的手札。
留园的建筑艺术,有许多精到的做法。如主厅五峰仙馆,体量大,用料精(梁、柱均用楠木),陈设豪华。园中长廊,曲折逶迤,长达600多米,墙上有花窗约300个,个个精美绝伦。园子空间布局之精妙,达到无法复加的程度。全园分四大部分,通过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园林。
留园虽是晚出之园,但其变化丰富,气质华贵,建筑精美,各具特点又统一风格,成为苏州古典园林的经典,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是实至名归,是苏州不可不看的景点。游客受点入园排队、受点拥挤,值得。但最好是错开重大假日,多花点时间,细细品味园内中国文化的代表作,更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