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9月04日> > 第7版 > 新闻内容
《抗战日记》读后有感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郭丁文

  有人说:“战争让女人们走开!”80年前的抗日战争,一群从封建压迫中觉醒的中国女兵却走上了反抗侵略者的火线。在抗战正面战场,有一群女兵为民族的解放和自由奋斗,她们就是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服务团从1937年9月14日在长沙组建随军奔赴淞沪会战火线,到当年11月1日因日军大规模空袭在前线被打散。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一群女兵经历了生离死别,铿锵玫瑰精神不死。这群女兵的抗战史,被服务团团长——谢冰莹用96篇日记记录了下来。1938年4月18日,这一系列日记由汉口天马书店以《新从军日记》结集出版,后更名为《抗战日记》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发行。

  谢冰莹,1906年出生于新化县(现冷水江市铎山镇龙潭村),192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是“五四”时期崛起的左翼知名女作家。谢冰莹人生经历曲折特别。1926年,她考入国共合作后创办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参加了北伐战争,是中国现代军事意义上的第一代女兵,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兵作家。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谢冰莹独自赴长沙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随部队上前线,开展医疗、宣传、清除敌特汉奸等服务。1937年9月14日,战地服务团从长沙出发。这一天“是值得永远纪念,感到光荣、痛快的日子”。当天,谢冰莹“高举着鲜红的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们十七个人,大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整个长沙城都被我们这些女兵轰动了!”(《重上征途》)。在保家卫国的至暗时刻,信念之光照亮宇宙!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的战争,我们只能勇敢面对。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兵!谢冰莹当年31岁,是年纪最长的一位。作者并没有一一记录下服务团每个人的年龄,但她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有四位还是当时长沙周南中学和自治学校的学生。这些没有上过火线的孩子们,随身还带着国文、英文书籍和地理图册,她们甚至想着在抗战之余不落下学业和课程。中国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群纯粹的年轻女兵,上前线抵抗侵略仅仅就是为了自己和将来的孩子能够安心地读书、过着平静的生活!

  《抗战日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也反映了当时政府抗战组织的不力,但更多记录了勇气、奋斗、牺牲和英雄乐观主义。虽然有汉奸,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更多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是没有生路和出路。1937年9月23日,服务团在战地医院帮着处理伤兵,三四九团迫击炮连的宋连长在罗店受伤,右手腕被机关枪打断了,但他仍然微笑:“我们军人,(受伤)实在太平常了,有什么关系了?右手虽然打断了,我还有左手呀!”(《战士的血,染红了我们的手》)不幸的是,宋连长在当天就因伤重而牺牲。牺牲越烈,艰忍更强!“不要伤心,同志!我们的弟兄是死不完的,一营完了,又有一营接上去。”(《我们是死不完的》)

  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失利,战地服务团在东战场退却时离散。她们有的被敌人杀害,有的参加了游击队,下落不明,有两位女兵甚至没能留下名字。让我们记住这群平凡而伟大的士兵的姓名:谢冰莹、罗佩兰、傅恩萍、周衡、肖喜英、曹重诲、彭菱娟、彭庆龄、戴雯、王雁虹、王少云、曹泽南、欧阳岑澈、林方、刘庆云、顾虹、田志俊、彭芝英、张咏芬、罗云绵、章若雾、严超、吴人俊……还有服务团唯一的男性——常子春。

  谢冰莹先生于2000年1月5日在旧金山逝世。可以告慰她和她的战友的是: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