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9月25日> > 第11版 > 新闻内容
零距离向“老外”推介家乡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绍基

 

  △左起依序为罗忠林、托比亚斯、郭天禹、尉韩旭

  陪老伴在长沙做手术的日子里,突然接到家乡紫鹊界景区负责人来电,邀我去景区与一位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托比亚斯教授及中国农业大学的两位博士后郭天禹、尉韩旭等人面聊,我欣然前往。

  今年54岁的托比亚斯教授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格平根,是欧洲科学院院士。2004年在弗莱堡大学获得森林和环境学博士学位,2012年在柏林洪堡大学通过了景观生态学教授资格考。中国农大的两位博士后也是研究农业、农村和社会学的。他们都对紫鹊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兴趣浓厚,便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紫鹊界考察。

  会见地址安排在紫鹊界农民罗忠林先生家。关于紫鹊界“田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神奇灌溉系统,学者们在景区考察已逾月,而且景区也安排专人向教授、博士们做了系统性介绍。所以,留给我的话题只是一些关于山歌、民俗、傩戏等边角料。托比亚斯教授(以下简称教授)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为了减少语言障碍,我也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地把我的新化方言说得与普通话接近些。聊了一会,我觉得在班车上打的腹稿很难派上用场。于是,应我的要求,我们的聊天改成了命题作文形式,即学者们出题,我作答。

  教授问道:“罗先生,您说您收集、整理的几百首新化山歌都是原生态的,内容的主体是情歌。据我所知,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主流婚配观要求明媒正娶,为什么允许那么多男欢女爱的情歌在社会上流行呢?”

  我便答曰:“新化是古梅山地区的核心区域,梅山地区在未归化前,有‘旧不与中国通’的历史,其文化与主流的中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据《新化县志》介绍,新化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建县,以‘新王化之地’而得名,建县后,行政区划已归朝庭统一管理,但文化方面的同化并不同步,这就是梅山文化与主流中原文化的客观差异吧。”

  “哦!原来如此!”教授显然听懂了我的话,他摊开双手,做出了晃然大悟的表情。

  这时,趁教授在兴头上,紫鹊茶女即兴为客人们演唱了新化著名山歌《郎在高山打鸟玩》。应两位农大博士要求,紫鹊茶女又来了一首蔡力强作词、我作曲的《紫鹊界放歌》。接下来,罗忠林先生和紫鹊茶女又共同为我的答题进行了补充性翻译,使托教授、博士们对新化山歌有了进一步了解。

  民俗方面,教授他们在紫鹊界住了一个多月,对本地民俗已有了大致了解,故提问较少,我只把与众不同的紫鹊界偷俗做了个简要介绍。

  教授又问:“请问罗先生,什么叫傩戏?傩戏和普通戏种有什么区别?”

  我答曰:“我是紫鹊界傩狮舞传承人,从定义上来说,戴了傩面具表演的都叫傩戏。傩戏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傩戏主要指巫教、道教的‘和娘娘’法事。因法事中多有粗话、野话,巫师、道士会有点不好意思,戴上傩面具就可以有效遮羞。”

  从下午2点聊至晚上9点,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叙谈中,教授、博士们都表示对我的山歌书《大梅山研究·紫鹊山歌》(线谱版),《好歌在民间》(简谱版)、《紫鹊山歌一百首》有兴趣,提出要买。我本想给三位贵客各送一套,因随身只带了一套,被尉韩旭博士先拿走,只好作罢。

  我已年过古稀,造化留给我的时间已不多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零距离向外国教授推介家乡紫鹊界的非遗、民俗文化。说句实话,我真心希望这样的面聊不是最后一次。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