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国发
作为一位实力派散文诗人,海叶的创作踔厉发越,新作迭见,一本又一本散文诗集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百尺竿头,精彩纷呈,重重叠叠,郁郁苍苍,满含其秀美、神采与高光。在这青翠稠密、修直挺拔、亭亭玉立的诗歌丛林中,《唐诗写意》便是其中格外醒目而显露着蓬勃生机的一竿。
他的《唐诗写意》,虽拟古意而不泥于古,闲远古澹,抚今追昔,各极其长。诗人别出心裁,兴会标举,在其书中藉之以艺术想象,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加之以诗画融合,图文并茂,含蓄蕴藉,浅切精要,气韵生动而自然,出语清新而形象,乃为耿林莽、邹岳汉、聂鑫森等诗坛名家所激赏。尤其是耿林莽先生,对这本诗集给予了高评:海叶“用散文诗的形式,写意自己喜爱的一百首唐诗,引领读者穿越时空,重现生活的诗意,很见作者的诗学修养与语言功力”,让读者找到一片心灵的归属地。
读海叶的《唐诗写意》,我首先读出了书中一以贯之的诗情、诗意和诗美。作者遴选唐代“诗歌中的诗歌”,从他喜爱的名诗中抽取最能代表四季风情和心绪的诗句,组成“春潮带雨”“夏莺千啭”“秋月玲珑”“寒梅著花”“曲径通幽”五辑,共100首。其中前四辑以“时间轴”为主,第五辑主要是曲径上的“空间轴”,时空的密契与交错,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的结合,经过诗人审美感情浸透了的想象中的时空,有助于诗人对于唐诗的“写意”。虽然“物理时空”有所“隔”,但他所着力营造的一种诗化的心理时空,却能帮助今人与古人的对话,促成现代人与唐诗的亲密接触,“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贯通古今,阐发意兴,于细微处直指诗家之情脉;更能让诗人想象的翅膀振羽而飞,于丰富而葱茏的联想中,准确传达出唐诗的内涵和诗境,深切地表达对时空这种哲人式的思索,以及诗的时空美。
如“春潮带雨”一辑中,开篇之作《春与清溪长》取自刘眘虚的《阙题》,诗人在抒写白云、清溪、落花、流水、山路、深柳、读书堂等意象时融入的“我渴望像一尾飞燕,翔掠叶脉与根茎构筑的天然时空”,便是一种“有我之境”,穿越时空,让人读来好像是唐代诗人刘眘虚与自己对话,而让“一尾飞燕”这个物象“人化”,穷形尽相,文字之中有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又如《春潮带雨晚来急》取自韦应物《滁州西涧》,作者写的“数声黄鹂,此时如我淡泊的心情”,以及《夏莺千啭》一辑中的《我心素已闲》写的“清溪在旁,这些素淡、雅致的景致,恰与我平素自甘淡泊的心境、闲适的情趣如出一辙”,作者写的是“以我观物”——“黄鹂”“夏莺”——“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我之色彩”就是作者淡泊、素淡、闲适的主观感情色彩,对应的是“优美”或“阴柔之美”,襞绩层深而命意婉曲,文辞精美而音韵谐和。《玲珑望秋月》取自李白的五绝《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诗人在结尾写道:“当屋外的月亮,照亮我的痴心,只有案头的那一把旧银器,散发出的幽光正在与独居的时光眉目传情”;“我”与唐代的秋月,纵然时空相隔,山遥水阔,却仍眉目传情,风神自足,弥合诗的心理时空,共享喜怒哀乐。这就使客观的物(“秋月”)主观化了,人是在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秋月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
总的来看,海叶的散文诗集《唐诗写意》以诗解诗,知雅赏趣,品韵得闲,气象氤氲,对唐诗的审美观照,既目击其境,又以心击之,最能关乎人的性情。他的唐诗写意,即是灵魂在唐诗中的寻幽访胜,悦怿风神,每有会心,标示着诗人“体状风雅,理致清新”(高仲武)的审美趣尚,且把唐诗的妙处深深地融化到自己的诗意中,变出新意、情意、深意,所谓“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魏泰语),师法前贤而有出蓝之美,不愧是品艺诗中的上乘之作,也是当代读者不可多得的栖居唐诗之所,享受美妙诗意、品鉴艺术人生、寄托生命情感、提升精神境界的心灵读本。